最新消息

更新時間:2019/02/21
李昊桐可能獲得美巡賽參賽資格?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本周,李昊桐將參加年度第一場世錦賽——墨西哥錦標賽。隨著李昊桐最近半年在歐巡賽的火爆狀態(3次決賽輪領先組,2次亞軍),他肩負著全村的期望。很多球迷在問:李昊桐何時能拿到美巡賽的參賽卡?
 
“最容易的路”五年前堵上了!美巡賽是世界上水準最高的高爾夫職業巡迴賽,成為美巡賽正式會員,不僅是李昊桐的目標,還幾乎是每一名職業球員的夢想。以李昊桐目前第36的世界排名(截至219日)來看,排名在他之前的幾乎都是美巡賽會員,可以說世界頂級球員早晚都會成為美巡賽會員。是的,早晚。
 
眾所周知,張新軍和竇澤成在2017年通過韋伯網巡迴賽排名(賽季末排名前25)拿到了美巡賽參賽卡,這也是通往美巡賽的第一條路。當然了,兩人在2018年美巡賽結束時都沒有能夠成功保卡,這是後話。而美巡賽在2013年取消了始於1965年的美巡賽資格考試,讓這條“最容易(從時間上來說)”拿到美巡賽參賽卡的路走不通了。
 
還有一個拿到美巡賽參賽卡的途徑是通過有限的參加美巡賽(如外卡)、世錦賽(4場)和大滿貫賽(4場)的機會,取得好成績,拿到足夠的積分,取得“特別臨時會員身份(Special Temporary Membership)”。如果賽季末聯邦快遞積分排名前125,就能拿到下個賽季的美巡賽參賽卡。
 
非美巡賽會員一個賽季最多可以參加12場美巡賽賽事,其中包括最多7次贊助商外卡賽事。不過,如果一名球員獲得特別臨時會員身份,他可以不限次數接受贊助商外卡參賽,直到賽季結束。美巡賽,打起來不那麼“美”
 
如何獲得美巡賽特別臨時會員身份呢?一名非會員球員必須達到上賽季聯邦快遞積分排名第150名球員獲得的積分,才有資格獲得特別臨時會員身份。此前他獲得的聯邦快遞積分,都是“虛擬的”,只有成為正式會員後才能“轉正”。
 
李昊桐在2018賽季參加了12場美巡賽(包括大滿貫和世錦賽),晉級10次(包括前三場大滿貫),不過只有一次進入前25(美國公開賽T16),共獲得32.3萬美元獎金。
 
2017賽季美巡聯邦快遞積分排名第150位的裡克-蘭姆(Rick Lamb)共獲得52.4萬美元獎金,聯邦快遞積分269分。2018賽季聯邦快遞積分排名第150位的本-馬丁,積分266,獎金53.2萬美元。可以說李昊桐去年的表現離獲得美巡特別臨時會員身份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其實李昊桐距離美巡賽特別臨時會員最近的是2017年。那一年夏天,他在英國公開賽獲得第3名,獲得約200分美巡賽非會員積分,如果他能在接下來的PGA錦標賽獲得不錯的成績,他很可能獲得美巡賽臨時會員身份,不過那場比賽他沒能晉級。
 
比李昊桐年長三歲的比利時球員湯瑪斯-皮特斯,在2017年獲得美巡臨時特別會員身份,並拿到了2018年美巡賽參賽卡。不過,他的2018年難言成功:美巡賽參賽11場,10場晉級,一次前10,兩次前25……這樣的成績在聯邦快遞杯積分榜只能排第154位;歐巡賽他也參加了16場比賽,也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2019賽季,丟掉美巡賽參賽卡的皮特斯決定專攻歐巡,避免兩頭奔波的勞頓。
 
大名鼎鼎的塞爾吉奧-加西亞,2018賽季打了15場美巡賽,3次進入前10,獲得獎金87.8萬美元,聯邦快遞積分362,這樣的成績只能在常規賽結束時排名第128,失去了進入季後賽的機會。當然,加西亞倒是不用擔心參賽卡,憑藉2017年大師賽的冠軍,他擁有接下來五個賽季的美巡賽參賽資格。
 
舉上面這兩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美巡賽的競爭是非常慘烈的,一名出色的球員如果賽季狀態平平,想保住參賽卡是很不容易的。如果皮特斯想獲得2019年美巡賽參賽卡,他就只能和韋伯網的球員一起參加韋伯網季後賽,決定最終的命運。
 
2016年秋天,“牛肉”約翰斯頓憑藉大滿貫和世錦賽的積分,在聯邦快遞杯排行榜位於第126-200名之間,他獲得了參加韋伯網四場季後賽的資格(與韋伯網常規賽獎金排名26-100名的球員同場競技)。這四場比賽將產生25個美巡賽參賽資格。“牛肉”成功突圍,獲得了2017賽季美巡賽參賽卡。
 
事實上,只要能在一場陣容較強的美巡常規賽拿到單獨第二名,幾乎就能確保臨時特別會員身份。2016年的安秉勳就是在新奧爾良精英賽獲得並列第2,加上之前世錦賽-戴爾比洞賽排名並列第9,他拿到了臨時特別會員身份,並在美巡賽接下來的兩個賽季站穩了腳跟。
 
贏一場,至少兩年不愁!當然,球員直接贏得大滿貫、世錦賽和常規美巡賽都可以拿到至少兩年的美巡賽參賽資格(少數美巡賽和世錦賽三年,大滿貫五年),不過這應該是最難的一條路了。2012年年底,斯皮思參加史上最後一屆美巡賽資格考試,結果他在第二關就告失利。不過他也是有本事,靠著贊助商外卡贏下了2013年約翰-迪爾(強鹿)精英賽,這才拿到了美巡賽參賽卡。
 
目前世界排名前50還沒有成為美巡賽正式會員的球員,還有馬特-華萊士、馬特-菲茨派翠克、埃迪-潘普賴爾、盧卡斯-畢雅格等。他們和李昊桐情況相似,都在歐巡賽過去一兩年有著不俗的表現。
 
還有球迷問,李昊桐為何不去打韋伯網巡迴賽,這樣進軍美巡賽似乎更容易一點。客觀地說,韋伯網巡迴賽的水準、獎金和世界排名積分都不如李昊桐目前參加的歐巡賽,單純為了進軍美巡賽,讓李昊桐捨棄歐巡賽去打韋伯網巡迴賽是不現實的。
 
通過2014年美巡中國賽獎金王身份,李昊桐拿到了2015年韋伯網巡迴賽的參賽資格,打韋伯網巡迴賽其實很艱苦,特別是賽季初在拉丁美洲的那幾場,一周換一個國家。李昊桐在那個賽季排名第61。到了2016年,也就是李昊桐在韋伯網巡迴賽的第二個賽季,打完年初幾場比賽後,他在北京雁棲湖贏得了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拿到了歐巡賽會員。一年前,他在迪拜打敗小麥,拿到個人第二個歐巡賽冠軍。
 
從歷史上來看,李-維斯特伍德、賈斯汀-羅斯、亨裡克-斯滕森,都是在歐巡賽經過多年打拼,“歐漂”完了才去“美漂”——在歐巡賽贏得了一定數量的冠軍後才前往美巡賽闖蕩的。麥克羅伊也是類似,他從業餘時期就開始在歐巡賽各種磨練,從“歐巡賽新星”到“歐巡賽冠軍”,一步步成長為“美巡賽冠軍”、“大滿貫冠軍”和世界巨星。
 
而且,從歐巡走出去的歐洲巨星,在美巡賽獲得成功後多半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歐巡賽會員身份,每年的歐巡賽大賽也是陣容強大。歐巡賽為了留住這些球星,目前把賽季最低參賽場次降低到13場,也就是說除了大滿貫和世錦賽,他們只需參加五場歐巡常規賽就能完成參賽數量的任務。
 
從歐巡打到美巡的美國球員並不多見,三個大滿貫冠軍布魯克斯-科普卡是一個例外。大學畢業後,喜歡旅行的他先是歐巡賽次級巡迴賽-挑戰賽巡迴賽立足,然後贏得歐巡賽,不久後贏得美巡賽,最終成為大滿貫冠軍。另一名美國人皮特-尤萊,也是先贏得歐巡賽,然後通過參加韋伯網季後賽拿到了2018年美巡賽參賽卡。
 
大多數經歷過高水準巡迴賽摸爬滾打進階到美巡賽的都不是一般群眾,他們通常在美巡賽能短暫閃光,或長期處於聯邦快遞杯排名前列。
 
水土不服的也有,曾經叱吒風雲的日本男一號石川遼,本國打個58杆、一年贏個3-4場日巡賽輕鬆寫意,結果到了美國……混了不少年,但只在秋季系列賽拿過兩次第二,到後來晉級都成了難題。大滿貫打了20場,晉級只有7場,最好成績不過是並列第20
 
好在他的小兄弟松山英樹爭氣,雖然2018年陷入一個小低谷,但人家好歹也是五個美巡賽冠軍(包括兩場世錦賽)得主了!總之,美巡路漫漫。
(感謝美巡賽資深撰稿人王堯對本文的貢獻)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