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為什麼球員錦標賽從來沒有人成功衛冕?
中國高爾夫網絡電視
 
球員錦標賽一個恒久不變的事實——難以預測!
 
自2000年以來,世界排名前50位之外的冠軍與世界排名前五位以內的冠軍人數一樣多。TPC鋸齒草的過去7個冠軍,有5個在進攻果嶺得分進入了前十位,可是2018年韋伯-辛普森奪冠的時候,那個資料僅僅排名62位元。2019年,麥克羅伊奪冠的時候,平均開球距離305碼,可是亞軍福瑞克,落後他34碼。
 
這一切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人連續兩年在球員錦標賽中奪冠。
 
其實在美巡賽上成功衛冕本身並不多。2011年到2020年的10個賽季之中,美巡賽舉辦了445場賽事,只有13次一名球員在特定某場賽事中實現連勝,也就是每34場賽事才有一次。
 
球員錦標賽1974年第一次舉辦,美巡賽日程中只有兩場賽事擁有更長的空窗期:殖民地鄉村俱樂部舉行的嘉信挑戰賽自本-侯根連續贏得1952年和1953年的賽事以來一直沒有人連勝。溫德姆錦標賽曾在3個不同的場地舉辦過,自從1956年桑姆-史立德(Sam Snead)奪冠以來還沒有選手成功衛冕過。
 
那麼為什麼沒有球員在TPC鋸齒草實現連勝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可是美巡賽梳理了1.6萬輪的歷史資料,試圖找到真相。
 
皮特-戴的設計給了各種球風的球員得分的機會,也給他們帶去了挑戰。以下讓我們看一下過去兩屆球員錦標賽冠軍,從他們身上可以完美地詮釋這一點。
  過去兩屆冠軍取勝時的得分比率
    長杆(開球+攻果嶺)   短杆(果嶺周邊+推杆)
  韋伯-辛普森(2018)   4.9%   95.1%
  麥克羅伊(2019)   84.7%   15.3%
 
2018年,辛普森首次贏得球員錦標賽的時候在進攻果嶺上相對於平均水準丟分。他95%的得分都來自于果嶺周圍的擊球和推杆。
 
而這與次年麥克羅伊取勝時的公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北愛爾蘭人85%的得分來自開球和進攻果嶺,而他的推杆得分占比不到5%,這是過去15年球員錦標賽冠軍之中的最低值。
 
當你分析球員錦標賽冠軍的時候,最近一段時間總是這樣一個上下起伏的趨勢。2018年,金時沅在開球上的得分,比例超過35%。2007年,菲爾-米克爾森實際上在開球上失分,可是因為卓越的鐵杆也取得了勝利。過去15屆賽事的冠軍在果嶺上的表現也是參差不齊。他們的推杆得分,比例在5%到63%之間。
 
我們可以拿球員錦標賽地理上和時間上的鄰居:阿諾-帕爾默邀請賽進行比較。一方面灣丘是一個嚴酷的考驗,另外一方面,勝利公式卻容易預測得多。
 
舉例來說,過去10屆冠軍中有8屆,包括上個星期的冠軍布賴森-德尚博,在進攻果嶺得分上都進入了前15位。而過去10屆冠軍中有8屆,在進攻果嶺上每一輪至少得分1杆。與此同時,在灣丘,發球上得分通常不會成為球員的優勢,比如說過去11屆冠軍有9人一號木得分在2%到17%之間。
 
實際上,絕大多數美巡賽都很好預測,可是TPC鋸齒草卻不是這樣的。不僅沒有人在這場賽事中衛冕過冠軍,選手們衛冕時進入爭冠行列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發生過了。最後一個衛冕時進入前十位的選手是亞當-斯科特,發生在16年前。自從球員錦標賽1982年定居TPC鋸齒草以來,更多冠軍衛冕時淘汰(7次),遠多於進入前十位(5次)。
 
這些資料進一步解釋了這座球場的設計師,腦子是多麼複雜。TPC鋸齒草真的不偏向任何一個特定類型的選手,寧願獎勵在特定一周整體表現最好的那名球員。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