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珠海金灣總經理王毅:讓金灣成中國高爾夫希望平臺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全國業餘高爾夫球希望賽廣東站的比賽於2009年12月21日在珠海金灣高爾夫球俱樂部拉開了戰幕,此間的賽場內外,最吸引眼球的除了鏖戰賽場的各路球手的身影外,還有一個閃亮的名字:王毅。
  注重細節才能做好每件事
  王毅,這個名字似乎與金灣的輝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早在王毅加盟以前,金灣高爾夫俱樂部還是一家有嚴重虧損的球會;2005年,王毅執掌了金灣的帥印,從此他不但帶領金灣走出了虧損的困局,更讓“金灣”在國內高爾夫運動界逐漸樹立起一塊金字招牌。
  熟悉金灣的人都知道,金灣扭虧為盈既沒有像其他俱樂部靠著推廣球會周邊的房地產作為翻身的一條捷徑,也沒有以大範圍推銷球會會籍大賺特賺一把。那麼,王毅究竟有什麼秘訣?
  “沒有什麼秘訣可談。”說到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王毅的語氣顯得很平靜,“金灣這幾年的發展道路也其實是充滿了艱辛的,只是我有一個理念:要做高爾夫球場,就要做高端的、最好的球場,那麼對球場的定位就是很重要的一環,隨後就是具體的內容制定,包括成本控制、內部管理等等。”
  王毅身邊的員工介紹說,“王總做事情很注重細節。”在他們眼裏,軍人出身的王毅向來做事雷厲風行,他將部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作風和“軍令如山”的執行力帶到了企業管理中。
  王毅對此的解讀是:任何好的、善的、優秀的事物,都是會得到大多數人所認可的,而好的球場要求管理著必須做好細節的工作,“這樣才能帶出好的品質、好的管理、好的硬體。我認為,只有做好了細節之後,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王毅注重細節的作風在本次希望賽中再次被捕捉到記者的鏡頭裏:2009年耶誕節,也就是本次希望賽的決賽日清晨,金灣被厚厚的濃霧籠罩著,到了原計劃第一組出發的時間(7點30分),霧氣仍舊沒有散去,出發時間因此一推再推。“今天還能比賽嗎?”包括球手、工作人員、觀眾在內,很多人心裏都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就在人們焦急等待的時候,一個高大的身影活躍在球手出發台的前前後後,這個人就是王毅總經理。得知天氣預報在大約9點多霧氣將逐步散去,他提前一個多小時來到了球會,給球會工作人員、裁判講解特殊天氣比賽的注意事項,並傳達命令一般地給員工提出了各項要求……9點15分,第一組選手終於在薄霧中順利進發,而此時的王毅依然在一旁注視著賽事的進行。
  金灣是一個良好的平臺
  從地圖上看,金灣高爾夫俱樂部位於珠海市的金灣區,這裏由歐洲高壇名將科林·蒙哥馬利執筆設計,首期規劃建設27洞高爾夫球場,包括一個18洞和一個9洞燈光球場,其中總長6532米、標準杆72杆的18洞,是一個達到國際錦標賽級別的球場。
  金灣高爾夫球會於2003年10月正式對外開業,當年即獲得“中國最佳新球會”稱號,連續兩年獲“中國十佳球會”殊榮;2005年度經無記名投票,被中國男子職業球員評為“中國巡迴賽最佳球場”。
  在金灣球場打球的難度在國內高爾夫業界是有口皆碑的。“從一開始我就提出了‘比賽就到金灣來’的口號。”王毅說,“這麼多年來給我感覺是:只有通過實踐,讓球手在具有一定難度的比賽場地鍛煉才能提高他們的水準,所以我們在球場設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們的設計初衷是:要為每一個來金灣的球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讓他們通過在金灣的比賽和訓練來適應各種複雜的環境,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這其中包括心理素質、應變能力等多個方面。”
  “打造國際錦標賽級球場”一直是金灣人努力的方向,經過多年來的苦心經營,金灣球會已經成為國際錦標賽級球場、國內難度數一數二的球場、培育高爾夫球手的搖籃、中國職業高爾夫球員考試場地、國家高爾夫球隊的集訓基地……王毅介紹說,金灣球會開業三年來,已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巡迴賽”、三屆“全國女子職業精英賽”、五屆“中國職業球員考試”、“梅賽德斯‘賓士杯’挑戰賽”等數十項重大賽事;今年12月,金灣高爾夫球會成為全國業餘高爾夫球希望賽廣東站的賽場。
  “希望賽讓我看到中國高爾夫的希望”
  說到個人對高爾夫運動的理解,王毅侃侃而談,“高爾夫運動可謂老少皆宜,它具有嚴密的比賽規則、嚴謹的球場紀律等特點,是一項能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高雅運動。”
  王毅認為,高爾夫運動並不在於簡單比誰能打得有多遠,而是一種運動文化的體現,它考查的是運動員的體力、智力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另外,我個人覺得除了運動員外,參與高爾夫運動的其他各方,比如賽事主辦方、贊助商、球會、媒體等都有責任把高爾夫運動的內涵和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高爾夫運動,讓高爾夫成為令多方都能受益的文化載體。”
  對於金灣俱樂部承辦本站希望賽,王毅坦言,自己過去對希望賽並沒有太多的瞭解,“但是通過參與這樣一次比賽,讓我看到中國高爾夫運動的希望!在球場上我看到,這次參賽的球手不少還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對他們參加比賽很支持,甘當‘球童’的角色。現在我們看到,從國家到地方都對國內高爾夫運動給予了很多扶持和傾斜,這是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的一個契機,我們應當好好珍惜!”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