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中國高爾夫球場網

    2月6日消息,印度高爾夫的崛起反映出了亞巡賽的飛速發展。從米哈辛和阿特瓦爾到加鋼傑-布拉(Gaganjeet Bhullar)和拉西裏(AnirbanLahiri),眾多印度球手在亞洲取得了無數輝煌的成就,這個國家已經在高爾夫球界佔據了一席之地。印度高爾夫和亞巡賽也產生出了一種互助互惠的共生關係。
  迄今為止,印度依然保持這亞巡賽獎金王的數量之最,包括2006和2008年的米哈辛、2003年的阿特瓦爾以及該國的首位亞洲第一——2002年的蘭德哈瓦。此外,蓋伊、希夫-卡普爾、喬拉席亞、穆尼亞帕和布拉等年輕選手的迅速成長也讓印度高爾夫的未來充滿希望。
  印度不僅擁有出色的球手,舉辦的比賽也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下個星期,亞巡的新賽事、總獎金210萬美元的阿凡塔名人賽(Avantha Masters)將在新德里的DLF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拉開戰幕。這些無不預示著印度高爾夫美好的未來。
  曾在亞洲六次奪冠的米哈辛如今是亞巡賽的榮譽球員,他把亞巡賽看做職業生涯起步的平臺,是自己後來在歐洲和日本多次獲勝的重要基石。“這是我起步的地方,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會經常回來支持亞巡賽。很高興看到它能有如今的規模。我深信它會繼續發展壯大,培養出更多頂尖球手。”
  曾在亞巡賽七次奪冠的阿特瓦爾表示,正是這項已經覆蓋19個國家的巡迴賽事幫助自己在轉職業之初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磨練。“我第一次參加資格學校是在1995年,然後慢慢學習如何晉級、爭奪領先位置並最終奪冠。所有這一切我都是在亞巡賽學會的。那是我生命中最棒的歲月。我過得很開心,大家的關係也很親密。如今還能看到當時的夥伴,真是太好了。”
  前亞運會金牌得主希夫-卡普爾也是印度高爾夫的傑出代表。自他2005年贏得沃爾沃亞洲名人賽後,又有很多新生代球手湧現出來。喬拉席亞和穆尼亞帕最初都曾默默無聞,兩人分別在2008和2009年奪冠,實現了職業生涯的歷史性跨越。布拉去年贏得職業首勝,最終位列獎金榜第六位。
  穆尼亞帕年輕時曾經是球道球童,每天的薪水只有一盧比。他表示,贏得本田印度公開賽對自己非常重要。“我之前只在印度國內的巡迴賽贏過一次,顯然這次在亞巡的勝利級別更高。通過在亞巡比賽,我學到了很多,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喬拉席亞在亞巡賽的第一年表現搶眼,位列獎金榜前40位。“這改變了我的生活。如今我擁有全卡,很期待能做得更好。”他很後悔沒能更早加入亞巡賽。因為早在1999年在印度公開賽不敵阿特瓦爾屈居亞軍後,他就有機會加入,但最終放棄了。
  印度的高爾夫球星慢慢成為國家英雄,這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知名度。米哈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利用在亞洲打球的機會不斷磨練自己,最終成長為世界一流球手。

  關於亞巡賽對印度高爾夫發展的巨大作用,曾經三次奪冠的蓋伊表示:“印度球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就是亞巡賽。這是我們所有人的起跑線,年輕人現在要把目標定在走穩第一步。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將是我們的舞臺。”

會員登入

賽事資訊